数字特藏

总计 219708 今日 0

由 2712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央视报道!刘汉龙院士团队以科技助力传承红色基因

6月30日,央视科教频道(CCTV-10)《科幻地带》栏目,以“科技助力传承红色基因”为题,介绍了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以科技助力瑞金红井纪念碑的修复工作。 在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有这样一口水井,它的井壁由鹅卵石砌成,直径1.2米,深约6米。中央苏区时期,当地缺水干旱,毛主席亲力亲为开挖水井,为百姓谋幸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洲坝百姓将便将这口井命名为“红井”,并在井边立下了题刻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红井纪念碑。 由于当地的气候利于微生物繁殖,纪念碑又是露天展示,随着时间推移,在2023年,红井纪念碑已经出现了裂隙,并存在严重的微生物病害,面临着崩裂的危险,这一安全结构性问题,日常性的保养维护难以解决。 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岩石与土壤颇有研究。2023年6月,刘汉龙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期间,来到瑞金红井景区参观学习,身为共产党员和土木工程专家,看到红井纪念碑受到如此严重的损伤,便坚定地主动承担起修复红井纪念碑的任务。 使用微生物矿化所产生的碳酸钙,可以加固岛礁、岸滩、防波堤等水边建筑,解决钢筋混凝土不利于水中使用的问题,刘汉龙团队的杨阳博士进一步将这一应用到文物修复领域,运用在了重庆大足石刻的保护修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了解红井纪念碑相关情况之后,杨阳博士迅速带领科研人员赶往瑞金进行实地勘察,调查其病害的根本原因,并出于文物保护和环保效益的考虑,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采用适合当地环境的微生物制作修复砂浆进行红井纪念碑的修复。 修复过程中,科研人员选取文物所在区域的土著混合微生物,通过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可矿化的微生物种群,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保藏,下一步,会根据应用需求,与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特性,确定基本培育配方,扩培微生物,得到菌液,而最后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修复步骤,需要科研人员将石材粉末、经过筛选的微生物和矿化反应底物混合,制成微生物修复砂浆,砂浆里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作用下会发生矿化反应,产生矿化结晶,能将石材粉末牢牢地黏结起来。和普通的修复材料相比,微生物修复砂浆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修复后的文物也更美观,操作流程也更加简便,更加环保。 修复的过程中,团队逐步攻破各项难点。经过不懈努力,石材、技术、菌种三个修复石碑的重要条件均已具备。十月的瑞金,科研人员与二十余天的酷暑展开较量,最终,红井纪念碑修复如初,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见证了重庆大学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与历史的永恒价值。 重庆大学收到来自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感谢信,对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大力支持红色革命文物——红井纪念碑的保护工作表示感谢,高度赞扬了刘汉龙院士团队用科技创新成果无偿修复红井纪念碑的大爱无私的情怀、科学严谨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务实负责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今天,许多红色精神的继承人在继续传承着这份宝贵的历史记忆。科技使他们如虎添翼,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和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学校宣传

4 浏览  ·  0 赞

院长说专业——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未来的工程管理之星,你是否已经立足时代的准备?这里可是工程管理的乐园,我们用心浇灌每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助你成为这个时代的闪亮新星!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吧,让我们一起揭开未知的神秘面纱,用智慧和勇气点亮未来的星空!

/ 学校宣传

21 浏览  ·  0 赞

院长说专业——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创新玩转未来,科技解锁新世界!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邀你一起探索技术前沿!在这里,你可以与顶尖专业高手切磋,更有名师大咖带你飞!三大一流专业,名师荟萃;携手航天、华为等行业巨擘,师生共筑科技梦。加入我们,点亮智慧,让未来因你而炫酷!

/ 学校宣传

26 浏览  ·  0 赞

院长说专业——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跃动的齿轮,闪耀着智慧的火花!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诚邀你共跳这场科技的狂欢!这里,不仅有酷炫的科技魔法,还有顶级导师带你遨游!加入我们,一起解锁机械世界的无限可能!

/ 学校宣传

43 浏览  ·  0 赞

青春作伴,相遇重大医学院!

青春作伴,相遇重大医学院!重庆大学医学院2024年招生宣传视频

/ 学校宣传

26 浏览  ·  0 赞

图书馆的二十分钟,平复了我的心

每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旨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们对于阅读的热爱和追求。上游新闻联合重庆大学图书馆,特别策划“图书馆的二十分钟,平复了我的心”直播活动,旨在通过直播的形式,鼓励大众走进公益图书馆,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与放松。

/ 学校宣传

68 浏览  ·  0 赞

CCTV 冰雪中的能源“卫士”

2024年3月26日,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冰雪中的能源“卫士”》聚焦报道重庆大学蒋兴良教授团队研发融冰、防冰技术,破解电网快速除冰的难题。

/ 学校宣传

59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大学要以高质量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国家队’意识,勇担‘国家队’使命,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2023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通过视频发言表示。 王树新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国际竞争本质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深度结合点,承担着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重要使命,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先导作用更加凸显。 提升高等教育对强国建设的支撑力、贡献力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王树新认为,高校要统筹做好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创新、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以高质量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强国建设的支撑力、贡献力。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是党和国家赋予大学的崇高使命。”王树新说。 “无论哪个时代,人才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我们自主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不足,人才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不强,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王树新表示,高校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 对于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王树新认为,一是育人理念要更新。要敢于打破成规束缚,从改革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入手,大力推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切实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二是培养体系要重塑。要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等人才培养改革项目为牵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系化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三是教育评价要改革。要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持续深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改革,引领教师自觉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争做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以高水平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支撑国家战略,首先要找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聚焦点。”王树新谈到,对于重庆大学来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重中之重是要充分发挥大学学科、人才、科研等综合优势,全方位服务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王树新表示,聚焦于此,重庆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服务重庆聚力建设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 4大科创高地和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筑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等在内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大力汇聚各类高质量创新资源,支撑成渝合力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备份基地,共建中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四极”。 此外,重庆大学还持续推进与重点产业、头部企业深化实质性合作,共建高水平实体化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探索“学校—市场”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模式,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真正做通、做实、做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以高水平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学校宣传

10 浏览  ·  0 赞

中宣部主管网站“党建网”报道外国语学院党员教师教育新模式

2021年12月16日,中宣部主管网站“党建网”刊发文章,报道了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育创新模式(http://www.dangjian.com/shouye/dangjiangongzuo/jicengdangjian/202112/t20211216_6268534.shtml)。同日,重庆大学官网主页头条转载了该报道(https://news.cqu.edu.cn/archives/news2/content/2021/12/16/1679f81c494078cf72938cd39605e1d1f0373f03.html)。 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10月18日,现有党员24名。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支持和保障基层党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全面发展。2020年11月,支部被立项为重庆市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2021年,支部获评重庆大学”先进党支部“。 自创建以来,教工第一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员教师教育新模式,摸索出了“‘一’以贯之、精准‘四’度”的工作方法,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精准把握党员教育的“力度”“温度”“深度”和“高度”,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融入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潮流。 近几年来,教工第一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样板支部在各方面正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 学校宣传

0 浏览  ·  0 赞

聚焦两城汇—打探重庆大学学生交叉创新中心

聚焦两城汇—打探重庆大学学生交叉创新中心

/ 学校宣传

4 浏览  ·  0 赞

我校学子第28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川渝地区决赛二等奖

2023年6月10日,由中国日报社主办,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28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川渝地区决赛在成都理工大学二仙桥校区第九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我校物理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伊丽达娜·马木提、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杜雨谋参赛并获川渝区赛二等奖。 本次有来自川渝地区近二十所高校的27位同学在川渝赛区决赛场上各展风姿,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比赛分为以“My interpretation of civilization”为题的4分钟已备演讲、2分钟即席演讲、2分钟现场问答等三个环节。我校两位选手紧扣已备主题,或以家乡喀什承载驿站枢纽重任开篇讲述文明交融带动发展,或以个人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所感为切口对比论证多样文明引导进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道出对兼容并蓄的文明重要性的理解。在时间紧凑的即席演讲中,两位选手分别通过科技发展让生活更便利的观点回应了社交传媒受众发展趋势,援引“AI对人类是否存在着威胁”的论题提出要辩证看待电子科技的利弊,先后从不同角度探讨科技影响生活的社会现象。面对评委犀利的提问,他们着眼自己的演讲观点,准确理解问题内涵,泰然自若、沉着应答,以优美的发音、独树一帜的精神风貌为本次比赛画上句号。 本次赛事到此告一段落,但英语学习的脚步应持续向前。愿我校学子以外语为媒介,做好中国故事的传递者,为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

/ 学校宣传

0 浏览  ·  0 赞

第39个教师节 带你揭秘重庆大学“材料天团”

新材料被称为“产业的粮食”、“发明之母”,代表科技水平的前瞻性指标。近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频频传来好消息:“镁离子电池”和“镁固态储氢材料”相继荣获国际镁协“未来技术奖”、全球最大镁合金汽车压铸件试制成功…… 如何凝心聚力攻破材料关键技术,如何培养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科研服务”联建联动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坚持以业务联系为基础、以党建共建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依托、以融合发展为目标。 近年来,学院形成了多个特色党小组,释放出党建“大能量”,同时涌现出重庆新时代好老师、重庆最美教师、重庆市最美科普志愿者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起来看重庆大学这支“材料天团”。 搭建科教产教融合平台,强强联手融合育人 学院教授王敬丰长期坚持以科教产教融合培养为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教书育人理念,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坚持与宝钢金属等头部企业共建产教联合培养研究生,指导博士生李竑芸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国赛金奖。 王敬丰锚定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能源采掘升级换代对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的紧迫需求,带领团队挑战镁合金力学与功能特性不兼得的国际难题,与学生一道深入生产一线,经上千次材料优化、上万次实验验证,长期驻厂试验,开发出高强阻尼镁合金、高强可溶镁合金、宽幅中空镁合金型材等,并牵头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团队同宝钢金属强强联手,在双方产学研用全方位合作模式下,我们不断向宝钢输送镁合金领域关键人才,项目团队成员的研究生也纳入了重庆大学-宝钢金属联合培养计划。”作为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结合自己的教书育人实践,大力推动学院与行业头部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开展党组织共建,实现优质党建资源整合、科研平台融合、育人力量聚合的大融合格局,获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厚植精神沃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学院教授吕学伟主动将“三线建设精神”等融入教学及科研中,带领团队长期瞄准国家特色钒钛战略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需求,自主开发行业首套超高温真空物性测试系统,并实现了成果转化,为实现我国关键材料的自主保障和前沿技术的突破作出贡献,牵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12月,吕学伟带领“钒钛冶金及材料”特色党小组赴攀枝花市开展“三线建设精神”实地研学活动。此行,让学生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会。 吕学伟指导的研究生单成,是重庆大学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偏远山区支教1年,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其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扎根国家战略企业、行业重点企业和西部艰苦地区……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将“青春诗行”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勇攀科研高峰,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取得新突破 学院教授蒋斌围绕铸造镁合金开发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组建来自不同专业系的多名党员在内的铸造镁合金创新小组。 近日,蒋斌带领小组成员和相关老师,攻坚克难,与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成功试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将有力推动镁合金在大型复杂结构领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 超大镁合金构件开发只是铸造镁合金创新小组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一个缩影。 “希望每个学生学成之后,都能成为行业的翘楚,能够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成为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在从事科研工作的20多年里,蒋斌扎实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急需,领衔科技部“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应用”团队,建立了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构建了以年轻人为主的优势团队,积极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转化,部分材料与产品已批量应用。他也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最美教师。 播撒希望“种子”,让“后浪”翻腾 学院教授张育新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ESI高被引科学家,也是重庆市最美科普志愿者。他积极组建硅藻特色党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带着独具优势的技术、智力、文化等资源,倾力服务乡村振兴。 张育新带领学生李凯霖等人,从大一到博士毕业,经过技术攻关,运用三大创新技术,研制出硅藻基新型硅肥(“硅根结蒂”),不仅能够提高作物抗虫、抗病、抗倒伏能力,同时也具有粮食增产和土壤修复的功效。“硅根结蒂”团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取得红旅赛道唯一“最佳乡村振兴奖”。 同时,张育新不断创新科普教育模式,引导和培养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的好奇心,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种子,为未来基础研究人才培育打下基础。近年来,他创作出的《材料之美》《神奇的硅藻》《水的故事》等系列科普讲座及科普作品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播撒‘种子’,让‘后浪’翻腾。”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张育新希望在教育事业上把科研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求知探索的学生。 创建一流期刊,提高镁科技界话语权 依托重庆大学在镁合金领域的学科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于2013年创办了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简称JMA,中文名为《镁合金学报(英文)》)。 办刊之初,期刊没有经费,人手紧张。编辑部和镁中心组建起JMA特色党小组,为期刊发展默默贡献。教授们为跟国外专家约一篇稿子,因时差,常常需要在深夜约稿;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不忘宣传期刊;JMA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辛勤耕耘,常常加班到半夜。他们是新时代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材料人”群像的代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努力向上的精神,使得JMA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JMA的编委由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全球23个国家的85名镁合金领域知名专家构成。目前,JMA已被SCI、EI、Scopus、CA、CS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最新影响因子为17.6,位居全球SCI收录的78种冶金与冶金工程类期刊第1位,JCR分区1区,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 目前,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与20多个行业头部企业签订组织共建协议,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需求,新成立储能材料系,加强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 在学科建设上,材料科学领域ESI进入到全球前0.43‰,位居全球56名,为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在轻合金与材料微观组织表征方面,形成了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方向。 王敬丰表示:“学院党委将持续推动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 学校宣传

34 浏览  ·  0 赞

光电之眼探秘“瞬息世界”

要炒出一盘美味佳肴,调料放到恰到好处十分关键。 与炒菜相似,在研发新材料的过程中,加什么样的核心元素、加多少进去,直接影响到产出的材料性能。 要精准掌握产品的参数,并非易事,微观世界的差之毫厘,可能会让宏观世界谬以千里。 “以前要研发核心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控与优化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如果能把宏观性能随工艺参数变化背后的微观机制弄清楚,再去调控时,就知道该朝哪个方向改进,这样一来研发新产品就会快很多。”重庆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透射电镜技术负责人陈厚文说。 而今,随着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全速推进,困局打破在望:它将通过同步辐射光源和超瞬态电子显微两种探针,带领人们走进“瞬息世界”,探寻物质内部构造。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大国利器,在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路途上,超瞬态实验装置将创造无限可能。 大器:多维尺度相互耦合 说到“超瞬态”,高级酷炫和高深难解两个词难免会接踵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简单来说,占地500亩的超瞬态实验装置,就像一个超大号的显微镜,用来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探测微观世界的细微结构。 实现这一技术的,就是超瞬态同步辐射光源和超瞬态电子显微镜集群两大核心部分。 “超瞬态实验装置是提供时间(光子)与空间(电子)多维研究与调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庆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副主任黄天林介绍,多维度多尺度表征是材料研究的基础。 超瞬态同步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就是电子束在接近光速运动时,发生偏转而发出同步辐射光,作为光子探针给需要光的研发用户提供实验支撑。 但要产生高通量的光,必须保证电子束在环形通道内运动时“通行无阻”。为此,科研人员选用了导电率高的铜作为管道材料,并保证真空管道内壁极其光滑。 “我们自主研发的强流真空技术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与成功率,现在这一装置可以运行高达1安培的电流强度,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谈及此,超瞬态实验室副主任姜伯承自豪不已。 而超瞬态电子显微镜集群则是以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超瞬态自旋极化低能电子显微镜、世界领先的四维透射电镜为核心的综合化、集成化电子显微平台,可实现对物质在力、热、磁、电和辐照等多种激发下的多维多尺度多信息耦合表征。 得益于此,超瞬态实验装置不仅能了解物质静态的结构,也能够探寻物质动态的变化过程,其精确程度在时间尺度上可从飞秒到秒,在空间尺度上可从埃米到米。 1飞秒就是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在1飞秒内也只能运动300纳米。1埃米是1纳米的十分之一,大约就是一根头发丝的60万分之一。 物质的“瞬息”之变在超瞬态下一览无遗,实现了多维度多尺度研究非平衡态物质的结构、动态演化与性能。 大举:从无到有定制设计 7月6日,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满目绿意、生机盎然。在位于其核心区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集区内,又一根桩基顺利浇筑,深深扎进地下。 这是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第一阶段的建设现场。 “其实,一般四层的科研楼建筑,如果地质条件好,是不需要桩基的,大部分只需要做一个浅基础。”重庆大学基建规划处工作人员傅晏说。 然而同样是四层楼,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不仅没有做浅基础,反而在第一阶段就要使用100余根桩基。 这样费时费力费钱有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阶段,这里将完成500MeV低能强流同步辐射光源和3个超瞬态电子显微集群的建设。这些实验装置比一般项目对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 早在2022年8月取得规划许可证后,基建规划处带着图纸到实验室与科研团队交流讨论便成为常态。 “建造一般的实验室,我们在了解其需求后,进行标准化基建即可。但这个实验装置在重庆独一无二,没有经验可循,所以我们采取全定制的方式,和专家一起反复打磨商定。”傅晏介绍,例如增加桩基础数量,就是为了解决道路旁汽车通过带来震动的问题。 “两个装置都对震动非常敏感,需要能到亚微米或者纳米级别的稳定度。”姜伯承说,“因为它们都是通过磁铁约束,一旦发生震动,磁铁一抖,电子就会跟着抖,实验就无法正常开展。” 预计到今年底,这100余根桩基稳稳托起的承载着科技创新希望的大楼就能完成封顶。 大计:工业经济蓄势腾飞 在3D打印中,粉末熔化、液滴飞溅、结晶凝固等动态过程都能通过高通量同步辐射光和高时间分辨电子束进行研究,由此揭示3D打印材料的失效机理。 在肺癌早期诊断环节,超瞬态装置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独特的对比度成像机制,能在结节仅为毫米大小时就能准确判定是否癌变。 超瞬态同步辐射光源能够发出光子数目领先世界的紫外波段的光,为我国紫外光应用技术提供重要支撑。 …… 这一个个发于毫末的场景,就是未来超瞬态实验装置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性能。宏观性能的改变优化,需要从微观的组织、化学元素分布,原子排列方式与方向等机制中去调控。”黄天林表示。 超瞬态实验装置通过对光子和电子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对物质形成超快过程的认知过程,也可以对超快物理、材料和生命科学提供全新的分析手段,为物质科学开展深度研究提供新的重大发现机遇,是承担原始创新重任的“科学重器”。 “像我们的光源装置,就是要产生高通量的光,照在大的样品上,看它的材料结构以及材料成分等,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凝聚态物理、微纳电子等。”姜伯承说,“我们的大装置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支撑工业发展,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甚至大科学装置群,是重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和基本条件,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技术、以点带面联动其他领域创新。 重庆本就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微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欣欣向荣,超瞬态实验装置的落地将为重庆的工业经济发展安上飞速运转的新引擎。

/ 学校宣传

31 浏览  ·  0 赞

华龙网:倡导学生“深”阅读!重庆这所高校开启阅读2.0时代

“和过去‘泛’读书不同,我们现在更希望学生多读专业书,读精、读透。”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对记者说道。 继2021年底推出“重大悦读”之“文明经典”后,4月23日,重庆大学图书馆的“重大悦读”之“专业经典”正式上线,并同步举办“专业经典导读短视频”系列展览。 据悉,“重大悦读”服务平台是重庆大学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为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学生多元化阅读需求而开发的校园“一站式”经典阅读支持服务平台。 据悉,“专业经典”深阅读服务板块通过重庆大学图书馆联动本科生院及各学院,以教授荐书、课程教师导读、专题讲座、学生分享等形式,为平台上的每本专业经典“量身打造”深阅读短视频,让专业书籍“活起来”。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传承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以高质量教育培养新时代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全国高校首次将专业课程与专业经典阅读相结合。” 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饶邦华评价道。 杨新涯告诉记者,简单来说,现在要求学生“深”阅读,不再是过去培养阅读习惯这么简单。他解释,“泛”读书是1.0版本,指看什么书并不重要,只要“开卷有益”即可。但作为高校,其教育核心之一就是专业化教育,所以现如今更强调要多读专业化经典书籍,学生才能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获得更大收获。 “‘博览群书’和‘专业阅读’并不冲突。”杨新涯补充,图书馆要带领读书少的人开始阅读并爱上阅读,引领爱读书的人更多参与精读深读,形成不同层次的读者圈层和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方面继续开展系统性、规模化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支持师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拓眼界和补充能量。

/ 学校宣传

18 浏览  ·  0 赞

重大土木主题宣传片《赤忱之土永在, 风骨之木长青》

1935年的那个深秋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这里创立 土木在新中国向阳绽放 一九五二 群贤毕集,建院整装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在世纪之交的初夏 曙光照耀着土木工程学院新的成长 以聚合的力量 去激发土木新的生命力 踏入更广阔的天地 成为世界一流的模样 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始终朝向风儿追逐的远方 在这里,有广阔的天地 立德树人的土壤 让每个人打开属于自己的一扇窗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测绘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 阳光照进这五个专业的窗口 用土木人的严谨 手绘教材精品 用土木人的专注 描绘教学蓝图 在大地经纬中,筑造严谨 在结构交错中,专注精微 钻岩固土,在灾害中从不屈服 让生命与岩土共生,创造万千新象 筑建新高 在震动中巍然挺拔 用土木浇筑的坚实 换来心中的踏实 风与江海同在 路与桥隧共行 注满能量,就能让未来充满能量 渴望彼岸,就能让智能与创新抵达彼岸 高举光与热的火炬 心生温暖,就能让整个世界温暖 我们从不迷茫 三向六自由度振动 能与山川大河共生 也敢与风暴抗衡 去思考、去寻找、去实践 踏土而行,拾木而立 收获的当不止是高度 还有探索未知的宽度和精神品质的深度 追随光芒的脚步 与优秀的人同行 从此不再仰望成功 榜样的力量就在你我身旁 触碰未来的希望,其实并不遥远 土木所及之处 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的办学思想 “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像光 照进这现实之窗 重视国际合作,建立广泛交流 汲取来自世界的养分 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 后劲足、能吃苦、敢担当” 历届校友用智慧和热忱 报效在祖国的山河之间、沃土之上

/ 学校宣传

195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2023年招生宣传片《逆光而上》

探寻未知的路途中,我们期待与你同行!重庆大学2023年招生宣传片《逐光而上》正式发布!

/ 学校宣传

168 浏览  ·  1 赞

重庆大学2023年毕业季MV短视频

重庆大学2023年毕业季系列MV短视频,为全校2023届毕业生送上诚挚祝福!

/ 学校宣传

122 浏览  ·  1 赞

重大冠军老师集体出镜!1分钟就爱上运动!

青春岁月,活力无限。 重大少年,斗志激昂。 运动是激情、喜悦,更是坚韧、信念, 他们是世界冠军、全国冠军, 也是你未来的老师。 1分钟, 重大老师告诉你, 在重大校园如何感受运动魅力 羽毛球奥运冠军、重庆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李雪芮: 掌声、冠军、荣耀 都是过去的一个瞬间。 但是运动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羽毛球全国冠军、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吉淑婷: 我享受站在领奖台的喜悦, 也享受每个对决给我带来的紧张。 跆拳道全国冠军、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教师任珂: 它让我保持专注,坚韧, 无论何时都让我能全力以赴。 健美操世界冠军、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周任洁: 运动是我的人生, 我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 我能创造更多奇迹。 在这最美的时光里, 让我们挥洒汗水! 同学们遇见活力重大, 绽放绚丽的青春! 视频:党委宣传部、体育学院 文字:隋双安 动图:李睿欣 编辑:许瑞杰 指导:张婧 陈睿迪 审核:蒋研川

/ 学校宣传

54 浏览  ·  0 赞

矿业 安全 环保 ——记奋进中的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矿业 安全 环保 ——记奋进中的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 学校宣传

39 浏览  ·  0 赞

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

新时代,新重庆,新教育!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启动仪式。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重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吴勇军,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燕,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等出席启动仪式。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主持。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共重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华龙网集团主办。 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的教育媒体人齐聚重庆大学,拉开了“新时代新重庆新教育: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序幕。 这是一个“超重磅”的媒体采访团。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央视网、环球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政协网等10余家央媒,四川新闻网、东方网、潮新闻、大众网、云南网、中国江西网、南方网、广西新闻网、东北网、新疆网、深圳新闻网等30余家地方主流网络媒体,走进重庆大学开启全新体验。 这是一次“沉浸式”解锁重大的主题活动。来自天南海北的教育媒体人,齐聚重庆大学,兵分三路,感触潮涌嘉陵、风动九秩的厚重文化,触摸钟灵毓秀、万卷书香的校园脉动,直击优势学科、青春活力的重大风范。 这是一次“开放式”打卡重大之美的全国联动。重大之美,美在图书馆里的奋笔疾书、博览群书;美在湖边的晨读,拥抱清风与朝阳;美在运动场的酣畅淋漓;美在大快朵颐的舌尖盛宴,来自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的40余位教育人接力打卡重大校园宝藏,发现重大别样校园之美。

/ 学校宣传

74 浏览  ·  0 赞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